近日,15岁的初中生小依因强迫障碍来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小依的主要表现有怕脏,洗完澡后还要到自己房间再擦一遍;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睡觉时会躺在床上反复挥舞双手;走在路上会踩地砖上的格子,有时甚至会退回去重新踩;在学校里怕同学接触自己。
据统计,每100名儿童和青少年中就有1至3人患有强迫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反复出现一些自己不期望的观念、想象或冲动意向,强迫行为则是反复出现一些动作和行为。患者努力对抗,企图减少这些现象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却不能实现,为此患者感到非常焦虑和痛苦。
患有强迫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其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害怕污染、害怕造成伤害、害怕失去东西、害怕犯错、害怕坏事发生,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过度清洁或清洗、反复检查东西等。他们知道这些想法和行为是不必要或不合理的,但又无法克制,因此强迫障碍会干扰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让他们感到孤独、抑郁、焦虑、沮丧,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强迫障碍的病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比如,患者的父母具有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遇事迟疑等性格特征,患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就形成了胆怯、拘谨、追求完美、遇事过于严肃或优柔寡断、好钻牛角尖等心理特点。
50%的强迫障碍患者是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强迫障碍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暴露与反应预防。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家长在识别强迫障碍症状和寻求适当的治疗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家长要改变不良教养方式,尽量给予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关注和支持,让孩子有安全感,不要指责孩子的强迫障碍症状,更不能实行体罚,要给孩子营造轻松自然的家庭环境。从小培养孩子随和、豁达的个性,不过分严格、刻板地要求孩子,给孩子更多个性发展空间,也有助于预防强迫障碍。(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