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系列报道之五
中国网心理中国8月15日讯(记者苏向东 实习记者欧阳青青)与城市儿童青少年相比,乡村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资源较为匮乏,需要更多关注和重视。
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专题报告《2020~2021年乡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乡村中小学生抑郁焦虑风险亟需关注;乡村小学生“骂人或说脏话”等问题行为突出;父亲教育投入有助于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
乡村振兴一直是我国工作的重点,儿童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37.06%的儿童居住在乡村。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次调查样本来自安徽、甘肃、广东、黑龙江、湖北、湖南、四川7个省份的16所小学(有效样本2498份,平均年龄10.7岁),以及云南、四川、山东、广西、河南、湖南、甘肃、贵州、青海9个省份的中学(有效样本876份,平均年龄17.0岁)。报告分析了当前乡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乡村小学生年级越高
抑郁得分越高
报告指出,25.2%的乡村小学生存在抑郁风险。在乡村中学生中,16.2%的学生存在轻度抑郁风险,3.8%的学生存在重度抑郁风险。在抑郁风险方面,中小学生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乡村小学生抑郁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越高,抑郁得分也越高。总体而言,个别有重度抑郁风险的乡村中小学生应当引起关注。
存在中度及以上焦虑风险的小学生占25.7%,乡村小学女生过度焦虑的人数占比显著高于男生。乡村小学生焦虑风险检出率的年级差异也显著。其中,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过度焦虑风险检出率最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最低。
在乡村中学生中,34.5%的学生存在轻度焦虑风险,8.0%的学生存在中度焦虑风险,1.1%的学生存在重度焦虑风险。男生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焦虑得分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乡村小学男生问题行为
显著多于女生
乡村小学生的各类问题行为均较多,例如“对性的问题想得过多”“骂人或说脏话”“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等。乡村小学男生的问题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乡村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还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问题行为最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问题行为最多。
父亲教育投入增加
显著降低乡村小学生抑郁焦虑
本次调查考察乡村小学生父亲教育投入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父亲对教育子女的投入程度成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教育投入的子女性别差异显著,乡村小学男生的父亲教育投入显著高于乡村小学女生。随着乡村小学生的父亲文化程度的上升,父亲教育投入逐渐增加。父亲教育投入得分越高,小学生抑郁、焦虑得分越低。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报告提出五点对策建议:
加速建设针对乡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重视乡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筛查;
加强针对乡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科普与服务;
重视乡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倾斜心理健康服务与公益服务资源;
鼓励父母增加对乡村中小学生的教育投入;
重视乡村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