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孩子对早年生活中的一些创伤经历最好的“翻盘”修复期,虽然很考验父母和老师,但如果善加对待,就能够助力他们未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收获更丰盈的人生。
小格是一名初一新生,衔接教育阶段,他就无数次质问班主任:“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有什么意义?”之后就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并多次对规则表达不满,班主任每次都好言相劝,耐心引导。开学上课后,小格一如既往特立独行。有一天上课时,小格中途离开教室找到班主任,表示自己心脏区域很痛,有窒息感。仔细询问后小格表示不需要叫救护车,只希望联系家长来接他回家休息。在等待家长期间,班主任带小格来到咨询室,希望我能跟他聊聊,看看能否有一些干预措施。
我邀请小格在咨询室坐下,问他为何突然有这么难受的感觉。小格说:“刚才上英语课,老师的英语口语我一句也听不懂。”说着,眼泪扑簌簌掉落下来。
我递给他一张纸巾,说:“我能理解你的着急。但也很好奇,这是初一刚刚开学,我们需要跟老师有一个磨合期互相适应,暂时听不懂也没太大关系的。为什么你会如此着急呢?”
“老师,我小学阶段主要是学音乐,所以文化课没怎么在学校上过,每天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专业上。即便如此,我靠自学,毕业考试依然语数英三科都得到了优秀的成绩。”小格擦干眼泪告诉我。
“那你非常棒啊!有这么强的学习能力,课堂上听不懂就更不用着急了,课后只要稍微用点功就可以把学业完成得很好啊。”我回应他说。
“不行,老师。我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在学校完成,包括课后作业,因为我回家后的时间都要用来学专业。上课听不懂我就没法在学校完成全部作业了。而且在学校,我也只想学统考的科目,其他没必要学的我就不想浪费时间。还有一些活动我觉得没意义,我也不想参加。”小格坚定地告诉我。
“哦,听起来你是希望把学校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效率最大化。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但你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只学习统考科目,恐怕是不行的,毕竟学校有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我说。
“我最讨厌规则,讨厌别人控制我。我觉得很多规则都是没必要的,限制我们的自由。比如我们老师说,上课除特殊情况外,未经允许不准下座位随意走动,也不能在课上去厕所,我就很不理解。万一真的是在上课紧急想去厕所却不让去,很不人性化。”小格辩解道。
“嗯,我理解你的心情。初中学段的学生,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理需求,而且完全可以利用下课时间解决好,保证课堂上能够完整听课。这样的规定也是为了帮助大家养成好习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提高课堂效率。更何况如果是特殊情况,老师也会酌情考虑,并不会死搬教条的。如果老师不这样要求,大家上课时想下座位就下座位,进进出出上厕所,那课堂岂不是乱套了?”我再次耐心地跟他解释。
“我觉得不做这样的规定,大家也会遵守课堂纪律的,没必要对所有人都这样硬性要求。”小格仍不服气地说。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抗拒规则的前提是,你认为自己在没有规则的前提下也可以非常自律,所以想摆脱规则的束缚获得相对自由,对吗?”我问他。
“是这样的。”小格认可我的阐释。
“小格,从你跟我对话的表达来看,你是个资质比较好的孩子,逻辑清晰、表述精准,对自己的需求有较好的觉察,也能够按照目标管理自己。但你可以做到,别的同学不一定都能做到啊。”我说。
听我这么说,小格赶紧接了一句:“老师,我之前去医院检查测过智商,我的智商130+,尽管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但这个结果我还是挺高兴的。”
“嗯,智商这么高的确很难得啊。那你就更应该理解,如果没有课堂规则做保障,有些同学就会借口出去上厕所而跑到别的地方,容易出现管理的盲区,对他个人的安全也是不利的。所以规则首先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制定的。从这个角度看,规则还是很有必要性的,对吗?”我说。
“对,您这么说,我还挺能接受的。老师一直都是只说规则,不解释这些,我就比较抗拒,不喜欢别人控制我。”小格说。
“那这个问题说明白了,来说说你的焦虑吧。你怎么理解你不愿意服从学校教育教学安排呢?”我问他。
“我就是觉得上非统考科目浪费时间。”小格立刻说。
“那学校安排非统考科目,比如心理课,有其他什么意义吗?我希望你思考一下再回答我,这样才能体现你智商130+的水平。”我故意激他。
小格想了一会儿,说:“心理课可以促进我跟同学的交往,但我并不想跟同学交往,也不想有班级观念,我承认这样有些自私,但我觉得自己好了就可以了。”
“那让你不想交往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我问他。
“我说的他们不理解,有的甚至没听说过,就不想跟他们交流了。”小格说。
“说白了就是你智商比他们都高,看不上别人呗。”我说。
“嗯,的确是这么回事。”小格说。
“小格你看,智商高本来是你的优势,可你偏偏把这个优势变成你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同学也许没有你智商高,但他们身上也有各自的优点值得你学习啊。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呢。”我说。
“确实,我之前没想到过这一点。我智商高,情商可能真是低了点儿。”小格自嘲地说。
“能说出这句话,说明你的情商培养和发展很有潜力呢。”我赶紧表扬他。
小格笑了,说:“老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我试试吧。”
“欢迎随时来跟我交流尝试结果哈。”离开咨询室前,我嘱咐他。
咨询师感悟:
文中的小格是个智商表现优秀的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和情绪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他表现出一些偏执、焦虑的特征。但总体来说,他有主见也能够管理自己。因为早年生活经历中,父母对他的管教比较严格甚至苛刻,不允许他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进入青春期后,小格对父母和老师表现出非常大的对抗。
好在小格还是懂事明理的,只要我们认真、耐心地倾听他的想法,并且能够用成年人的成熟和经验对他的想法做必要的引领,他是有很好的判断力和执行力的,也愿意跟随我们往好的方向做出努力和改变。青春期是孩子对早年生活中的一些创伤经历最好的“翻盘”修复期,虽然很考验父母和老师,但如果善加对待,就能够助力他们未来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收获更丰盈的人生。(中国青年报 小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