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关工委、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研讨暨培训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市各区关工委、教育系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及首都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据悉,此次会议旨在落实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完善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当前经济、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的成长和培养方式带来了新变化、新挑战,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以往更加复杂,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呼唤新认识、新路径和新方法,要推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同向同行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一是全员参与,尤其是“五老”介入参与构建新型教育关系;二是全学段规划,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全领域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各环节;四是全链条构建,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家校社联动治“未病”;五是全方位、全场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打通卡点堵点,让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要素充分流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北京市关工委副主任、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介绍了北京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探索。2019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动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建设,致力于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难题。北京已在16个区建成120个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开展讲座、咨询等活动1.2万余场次,服务学生、家长230余万人次。
结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工作,北京市关工委主任梁伟提出,一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从更高站位上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使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的工作提质增效。二要进一步创新实践,以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为抓手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要加强交流和学习,在学术研讨和专题培训中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介绍,首师大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尤其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开设了心理学相关专业,并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参与了北京市“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建设工作。
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及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校家社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主题作了报告和培训。会议分会场分别聚焦“学校主导的教育行动”“家庭教育指导的行动”“社区支持育人行动”三个主题,对校家社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教育报记者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