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等机构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呈低龄化发展趋势。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0%。
调查发现,我国有近30%青少年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抑郁症状,其中仅有不到10%的个体得到系统干预。整体而言,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仍表现出较强的社会隐匿性。
青少年出现抑郁等心理障碍,难以发现,可能是因为家庭“病了”!
有报道称,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致病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家庭因素,其次是学业因素,然后是社会等相关因素。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成熟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开青少年抑郁的“心结”、疗治青少年心底的“内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很多父母无法发现孩子患有抑郁症,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代沟明显,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存在困难。
二是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或者没有掌握正确的心理卫生知识,常在孩子表现出抑郁情绪时责怪孩子。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后没有寻求有效的帮助,但家长的改变,是治愈孩子最可及,也最关键的一环。
家庭“病了”的表现有哪些?
1.父母难以给予孩子成长所需的足够的情感支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从家庭获得力量,家庭也是孩子的后盾和缓冲,如果家庭支持系统较为薄弱,孩子出现问题就很难从家庭得到温暖。
2.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使一些孩子承压能力较低
过度关注孩子分数等行为,实际是在剥夺孩子克服困难、接受挫折训练的机会,不容易提高其应对矛盾、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抗压能力。
读懂孩子“愁滋味”
家长如何有效识别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注意了:
1.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持续的睡眠质量差。
2.较长时间感觉惊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对自己、他人失去信心,对学习、生活极度失望。
4.感觉无助、空虚,情绪持续低落。
5.不想和他人交流,性格突然变得内向,甚至孤僻。
6.出现头痛,手抖,耳鸣,胃痛,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生理不适。
打开青少年抑郁“心结”
家长可以怎么做?
1.耐心倾听是一门艺术
倾听是亲子沟通的金钥匙,父母要认真倾听并及时回应,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2.宽容与约束一样重要
青春期少年的情绪存在半成熟、半幼稚、不稳定的特点。
家长们在孩子犯错或发脾气时要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同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多鼓励和表扬孩子正确的行为。
3.具体而真实的赞美
取得好成绩固然值得夸奖,但也不要忽略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可以用描述过程-陈述事实-表扬肯定-目标激励的方法进行夸奖。
4.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
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青少年可以怎么做?
1.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不分好坏,负面情绪也有积极意义。我们要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学会接纳自己的每一种情绪。
2.思维转换,调整认知
当遭遇挫折或失败而感到沮丧,把注意力转换到积极的方面来,对挫折和失败进行正确归因,建立科学合理的信念,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3.适当宣泄情绪
可以采用合理的途径如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写日记、找朋友谈心等等,来有效释放心中的困扰。
4.积极寻求帮助
当遇到困扰依靠自身无法排解的时候,可以向自己信任的长辈、学校老师倾诉,也可以向校内外心理老师等公益心理辅导资源寻求专业帮助。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滨江疾控、中国网心理中国、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