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总担心自己会被嘲笑、被孤立,一旦在人多的地方或陌生的环境中,就会说话结巴、战战兢兢。因为害怕被拒绝、被他人负面评价,所以经常避免社交互动,甚至拒绝上学、上班。
这样的人往往存在“回避型人格障碍”。他们很少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与他们接触的人,会觉得他们冷若冰霜、难以靠近。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霆表示,“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状态,其特征是普遍存在的社交抑制模式、不足感以及对批评或拒绝的过度敏感。他们大多经历过“社死”的尴尬:比如在亲友聚会时,被当众揭隐私、取笑,在学校被老师作为“反面教材”批评、惩罚,被信任的朋友出卖、背刺等,他们还可能因为失败、自身的缺点而遭受家人侮辱性的嘲笑……
存在“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
(一)他们看上去非常害羞和自卑,每天会花费很多时间不断思考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远离任何可能导致冲突的情境。
(二)他们会不断怀疑自己,倾向于自我批评,贬低自己的成就,过分强调自己的缺点。
(三)和别人保持距离,小心翼翼地“测试”他人,以确定谁可以信任并喜欢自己,在社交过程中,不愿体验到任何负面的东西。
“这种逃避,是基于渴望被别人喜欢和接受,同时又害怕被拒绝和抛弃的矛盾心理。他们要求别人不断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往往令与他们交往的人感觉疲累。”王晓霆解释说,“在生活中,他们可能会因为别人没时间一起打游戏或聊天而判定对方讨厌自己,并且迅速切断与对方的联系,经常上演‘拉黑’‘绝交’,造成人际关系的断裂。”
其实,“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比普通人更渴望社会接触和沟通,他们有多冷漠,就代表他们有多害怕、多失望。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有类似情况,不妨先学会如何温柔善待自己。如果你还渴望得到拥抱,就请大胆地伸出双臂吧!因为,只有当你认为自己值得被爱的时候,才有可能得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