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心领航(霖夕心理)  >  热点聚焦  >  列表

教师的心理压力,谁来纾解?

本期特邀专家/张润林 鲍晓旋 《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日前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规。如今全社会都特别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但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角色,其心理健康问题却常常被忽视。有研究数据显示,300多万大中小学生的...
来源:羊城晚报   |   时间:2024年10月25日

守护家庭心理健康防线 聚焦抑郁症科学防治

日益普遍的心理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的? 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实施有效干预? 如何构建一个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心理问题的衍生也变得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当前全球抑郁症患者数量已高达3.5亿。《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年10月24日

班主任在班级群内失控怒骂 心理学专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近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一某班班主任徐某,因情绪崩溃在班级群怒骂的聊天记录在网络引发关注。 随后,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为徐某 “抱不平”,称她是 “被学生家长殴打才情绪失控”。 10 月 16 日晚,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老师徐某首次担任班主任,个人感觉日常工作压力大,因某...
来源:封面新闻   |   时间:2024年10月18日

儿童“心理”健康那点儿事

儿童是心理问题的高发年龄阶段,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陪伴、理解、包容和支持,树立良好言行榜样,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足够的话语权、了解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以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关爱、不可忽视性教育。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来源:开封卫生计生发布   |   时间:2024年10月16日

家校社协同,共筑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近年来,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应对这一挑战,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以“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为宣传主题,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并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体系。 2021年,我国首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岁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   时间:2024年10月16日

偷感很重、内疚式快乐……专家解读网络热词里的心理学

精装朋友圈、偷感很重、班味......最近网上有好多新鲜热词!康康,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当然啦!其实这些“网络热词”还和心理学有关哦,让我们一起跟随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们,聊聊“热词心理学”~ 现实一地鸡毛,朋友圈岁月静好~ “精装朋友圈”是指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精心策划...
来源: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   时间:2024年10月15日

周烁方: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与“龄”俱进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父母、家庭、社会的养育,从而获得了一些只有人类才有的心理结构与功能。比如,从获得“自我中心”感到建立“人我边界”,从建立二元关系到获得独立统一的自我……在每一个艰巨的心理发展阶段,父母都需要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提供安全感的&ldqu...
来源:婚姻与家庭   |   时间:2024年10月15日

心理建设是一辈子的工程

那天在ICU看了一位17岁的女患者,她是从6楼摔下的。 不幸中的万幸,她除了双肺挫伤、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外,其他重要脏器和四肢骨头都安然无恙。不用管床医生介绍,我大概能猜到这个坠楼不是意外。所以,我一是要了解一下患者的躯体病情,二是要与患者聊聊此时此刻的心情。 管床的刘医生介绍了患者的病情。她平躺在床上,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年10月15日

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小学主题班会中的融合应用

当前班级育人工作遇到的挑战 受经济社会发展诸多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群体抑郁风险高于成年人群体,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项社会性难题,已经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到中小学生群体,呈现...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   时间:2024年10月14日

沉迷玩手机,会损伤大脑!如何脱“瘾”而出?心理专家支招!

电子依赖会成瘾 增加焦虑抑郁风险 当下,很多人生活中都离不开手机和网络。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有近2亿未成年网民。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互动社交,甚至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 爱玩手机也会成瘾?到了什么程度会被认为“成瘾”?“有国际标准。”冯雅婷介绍,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
来源: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   时间:2024年10月14日

新闻1+1丨抑郁症日趋“年轻化” 我们应该怎么做

  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根据世卫组织《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数据,全球大约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精神卫生问题,也已经上升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常见的精神疾病都有哪些?哪些重点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在相关疾病的认知上,我们又还存在怎样的误区? 又该通过怎样的体系建设,提升我们整个社会...
来源:央视新闻   |   时间:2024年10月13日

心理健康问题低龄化!一二年级小学生患者不再罕见

2024 年 10 月 10 日是第 33 个世界精神日,恰逢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前来就诊的青少年学生忙坏了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医生。 “每年开学前后前来就诊的学生是最多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副研究员魏胜男介绍,近日该院精神心理科门诊的患者中,儿童青少年学生的比例明显上升:“在开学季,学生出现...
时间:2024年10月11日

爱的“万有引力” 柯志雄:22年守护一条生命热线

爱的“万有引力” 柯志雄:22年守护一条生命热线
2002年,汕头特区报记者柯志雄在采访一起女童轻生事件时深受触动,继而创办汕头第一条心理公益服务热线——“阳光热线”。2020年,柯志雄退休,但他守护生命的步伐从未停歇。22年来,他把志愿服务当成事业,累计挽救轻生者563人。 “我的工作像四处救火。”柯志雄24小时接听来电,随时准备赶...
来源:羊城晚报   |   时间:2024年10月10日

心理韧性,为孩子披上人生“铠甲”

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时,儿童青少年难免出现负面情绪,有些孩子会较快地调整和恢复,也有部分孩子由于缺乏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会长时间情绪低落,难以走出阴影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需要引起家校社的高度重视。 心理韧性也称作“心理弹性”“抗逆力”,指...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时间:2024年10月1日

如何利用假期实现心理上的休息?

我有位在家待业了半年的朋友,最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在重返职场一周后,他发了个朋友圈(已屏蔽老板和同事):班还没上几天,“班味”已非常浓厚了。 据说,只要是上过班,就会染上班味,而且很难再去掉。究竟什么是“班味”?其实,它指的就是打工人身上特有的疲惫感。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关注:有哪...
时间:2024年9月30日

心理医生解释学习困难门诊到底看什么?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理卫生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火了起来,该门诊将于10月8日首次开放,每周二开诊,目前系统可见的3个预约时段均已约满。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教授章依文介绍,该院的“学习困难”门诊实际上已经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时间:2024年9月30日

预制朋友圈兴起:社交焦虑下的无奈选择

继“精装的朋友圈VS毛坯的人生”火了以后,“预制朋友圈”成为新的热点,并在十一长假前夕,再度引起热议。尽管近年来“关闭朋友圈”的观点并不少见,但朋友圈仍是无数人表达自我、关心世界的有效渠道。在博主极限拍照6小时,预制国庆朋友圈,喊出“拍预制朋友圈,享预制人生”口...
来源:红网   |   时间:2024年9月27日

音视频助眠,是“智商税”还是确有其效

耳机里的梦境:“ASMR”如何成为年轻人的“睡眠伴侣”。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睡觉需要安静的环境,但有一些人,需要听着声音才能入眠。 深夜,工作了一天的闫笑躺在床上,疲惫却毫无睡意。她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中的视频,冰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4年9月21日

精神方面感到困扰,选择心理咨询还是精神科?

2021年9月,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布了我国首次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41.1%的抑郁障碍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在我国所有类型的抑郁障碍患者中,仅有0.7%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 现代社会各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常见的除了抑...
时间:2024年9月20日

开学季|读懂孩子“不想上学”的画外音

●现在无论是精神科专科医院还是综合医院的心理学门诊,都有多于以往的青少年和儿童就诊者、来访者,主要症状是——不想上学,不想去学校,去不了学校。 ●因厌学就诊的孩子中有部分小学生,而初、高中学生更为多见。他们的症状多是,一去学校就有各种身体不适,或者情绪崩溃,慢慢地就不去上学了。 ●从医学视角...
来源:中国妇女报   |   时间:2024年9月11日
地址:(太原)迎泽区万科紫院10号楼

电话:15343415201
邮箱:22392798@qq.com
3/18 AI聊天工具:情感支持的新选择,还是心理健康的潜在隐患?
“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是一个不会撒娇、没有分享欲、一点都... [详细]
3/18 心理诊室里的“医校合作” 打造心理疾病干预闭环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理医学科诊室里,医生的鼠标被7岁男孩反复点击... [详细]
3/18 儿童心理咨询市场调查:收费高昂、从业者资质难断
儿童心理咨询市场调查:收费高昂、从业者资质难断
近年来,市面上涌现出一批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孩子重建心理健... [详细]
2/16 网络心理测评工具存在局限性 娱乐化导向量表会产生误导
如今网上有很多心理测评量表,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些心理测评... [详细]
2/16 专家谈“学习困难门诊”:成长问题与心理疾病需科学区分
近年来,陆续有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拒绝... [详细]
2/16 借哪吒破云之势 三招破解“开学综合征”
新学期即将到来,有些同学却被“开学综合征”绊住了脚... [详细]
2/14 如何守护“心灵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解读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 [详细]
1/31 彭凯平: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提升心理韧性,获得个人成长?
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如何在逆境中不仅不被击... [详细]
1/31 热点访谈 | 从心理学视角看未成年人犯罪
□王淑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苑宁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 [详细]
1/20 出丑效应,为什么大家都爱“显眼包”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做了“显眼包”,没关系,他不是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