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心领航(霖夕心理)  >  热点聚焦  >  列表

如何区分是青春期叛逆还是心理出了问题

又一场悲剧发生了。据成都高新区联合调查工作组通报,10月10日下午,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向某某在校内自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经调查,向某某有自伤的言行和疤痕,未发现针对这名学生的校园霸凌行为。通报中写道:“我们深刻反思对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关爱不细致、对家属沟通抚慰不到位等问题。”向某某的自缢再次让社会聚焦...
时间:2023年10月17日

职场社交让内向人备受困扰,有必要改变吗?

职场社交让内向人备受困扰,有必要改变吗医师表示,人格测试的存在肯定了人格的多样性,但并不能作为区分好坏对错的标准“你是i人还是e人?”“我是i人,但在工作中常常做e人”“我是istp,你呢?”……近来,人格类型测试在网络走红,并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交往话题。还有人将测试结果作为人生参考,指导生活。迈尔斯-布...
时间:2023年10月17日

性心理研究:婚内出轨为何“七年之痒” 男女曲线不同

调查显示,女性在婚后6~10年,男性在第7年、30年以上时,出轨率最高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性心理学副教授张茂运1955年的夏天,一部在美国上映的电影——《七年之痒》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电影讲述了结婚7年的中年男子,在妻子带着孩子避暑度假期间,对恰巧搬到楼上的漂亮女邻居产生性幻想、“心痒痒”的故事。由于反映了许多...
时间:2023年10月13日

热点观察:躯体疾病与心理问题“共病”成趋势 易误诊危害多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以“精神健康是一项普遍人权”为主题,强调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日常人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心灵的呵护,许多躯体疾病会有心理问题的表现,尤其是焦虑、抑郁等;而焦虑、抑郁障碍也常伴有躯体不适。临床上,躯体疾病合并心理问题/障碍非常容易漏诊、误诊。有些患者...
时间:2023年10月12日

心理咨询绝非简单“话术” 心理咨询从业市场亟待规范

假期已过,学生开始在校园中奔忙,而同样忙碌的还有宁夏大学心理学教授曾祥岚的心理咨询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心理障碍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采访中,曾祥岚向记者讲述了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现状。“现代人承受了更多压力,很多人存在不同程...
时间:2023年10月11日

热点观察:习惯性反问,为何如此令人讨厌?

“饮料你喝冰的,还是喝常温的?”“这么热的天,谁还喝常温饮料!”“你看见我假牙了吗?”“你自己没有长着眼吗?你自己不会找吗?”“你作业写完了吗?”“你当我是爱因斯坦,这么快就写完了?”最近,热门视频盘点的“令人讨厌的说话方式”——习惯性反问,引发许多网友的共鸣。以上这些对话让人气到想拔剑,随时就在生...
时间:2023年10月11日

青少年抑郁高风险背后 这些问题亟待关注解决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官方网站显示,2023年2月23日,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发布。全书基于近20万人次的调查,综合分析呈现了当前我国多个人群的心理健康基本特征。结果显示,青...
时间:2023年10月9日

警惕“厌童”情绪蔓延成风:厌童,病的是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全社会应该树立爱护、关心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然而最近有一种很不正常的厌童情绪正在社会上蔓延。近来,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厌童”现象的讨论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打开各大视频网站,可以看到很多惩治“熊孩子”的“解气”视频。有些视频明显有摆拍的嫌疑,却能赢得高赞。有人觉...
时间:2023年10月8日

解压玩具五花八门 未成年人该如何科学解压?

解压玩具五花八门,别买“三无”产品“解压方式大变样,成年人看动画片、大学生泡枸杞、小学生盘手串”,虽是网络段子,但也反映出了一些社会现象。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走访发现,部分中小学校门口的商店在售卖手串,也有部分家长表示,孩子非要跟风买手串,理由为“解压”。盘手串能解压吗...
时间:2023年9月25日

“养育倦怠”受关注 消极养育有损儿童心理健康

孩子是父母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同时,孩子也可能是令一些父母疲惫的源头。养育倦怠是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新现象,这是父母长期处于育儿压力和支持性资源失衡下产生的一种负面心理状态。研究发现,养育倦怠是一种极度紧张和痛苦的状态,它的痛苦程度有时候甚至超过有慢性疾病的人和暴力受害者,更糟糕的是,长期处于...
时间:2023年9月22日

热点调查:“多巴胺穿搭”真能使人快乐吗?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有关“多巴胺穿搭”的短视频席卷网络。镜头中主人公穿着不同艳丽颜色的服饰,这种强烈的色彩反差使观看者心情愉悦。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视觉上的刺激让人体内的多巴胺更多地被释放,从而影响情绪。多巴胺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多巴胺穿搭”真的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吗?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
时间:2023年9月22日

“萝卜刀”走红,心理专家:或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有影响

近日,一款被称为“萝卜刀”的玩具突然爆红,中小学生纷纷购买,甚至有成年人也加入了玩耍“萝卜刀”的队列。有专家建议,该玩具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未成年人玩这款玩具时应在家长合理引导下进行。“萝卜刀”爆火,推动了款式飞速“进化”萝卜刀是一款塑料仿刀玩具,通过自身重力可以实现刀体的滑动。记者通过电商平台搜索发...
时间:2023年9月21日

避雷、练心眼子 年轻人陷入“职场经验焦虑”

最近,社交网络上开始流行教你使用“看起来不太聪明”的微信头像,引起网友讨论。把头像换成表情呆呆傻傻的卡通角色、精神状态看来又累又丧的面孔,或许能让上司正想找你干活那一刻,被“一看就不能委以重任”的头像劝退,于是你“躲过一劫”……李维曾在求职阶段屡屡受困于“无领导小组讨论”群面环节。为了扭转局面,他开...
时间:2023年9月19日

白天斗志昂扬,晚上莫名悲伤是病吗? 专家这么说

近日,“胡歌早F晚E”,“正式确诊为胡歌”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很多人直呼:无疑是我本人了。“早F晚E”到底是什么梗?这指的是当代打工人早晨斗志昂扬,干活充满激情(fighting),晚上临睡前却颓废沮丧(emo)的精神状态。以往,当个别人晚上出现这种“悲伤逆流成河”的情绪倾泻时,常会被身边好友笑称为“无病呻吟”。毕竟...
时间:2023年9月6日

“让人失去沟通欲望的头像”,何以流行?

“当我换上这个头像,不仅让领导失去了沟通欲望,更让老板看都不想看我了。”近日,“让领导失去沟通欲望的头像”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共鸣。这些头像中的人物、表情包,或眼神呆滞,或表情滑稽。其对外传递的态度也很明显:别理我、让我一个人静静、你说的啥我听不懂……这些头像的流行,当然有被网络娱乐化的夸张成分,但其...
时间:2023年9月4日

儿童青少年是游戏成瘾高危人群,家长需高度警惕

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杨可冰最近接诊了一个患者,他在高中时短暂地迷上了手机游戏,成绩一度下滑,后来在父母的严格管束下,戒掉了游戏,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但是由于上大学后没有人管束,他再度沉迷在手机世界里,白天逃课睡觉,晚上在寝室通宵打游戏,每天玩游戏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他在现实中没有任何朋友,...
时间:2023年8月31日

刷题测性格,科学还是娱乐?警惕“性格整容”!

“你是I人,还是E人?”开学在即,打开社交平台或高校新生微信群,Z世代群聊“破冰”、选室友的话题聚焦到一个个英文字母上。这并非什么加密对话,而是时下流行的MBTI性格测试结果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简单理解,I(Introversion)偏内向,E(Extroversion)更外向,二者分别对应“社恐”和“社牛”。如果说以前两个初次见面的年...
时间:2023年8月30日

购买“情绪价值”成时尚 新业态需要新规范

热点:“买情绪价值”话题上热搜 虚拟产品主打满足心理需求 近日,“年轻人在网上买情绪价值”的话题登上热搜。树洞倾听者、聊天陪吐槽……种种看似无聊的虚拟商品迎合了年轻人对陪伴、缓解焦虑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云监工”“学习监督员”有着更为积极的一面,人民日报评论认为,不失为人们加油充电的一种尝试、...
时间:2023年8月29日

父母总怕孩子“走弯路”?专家:培养未成年人的自主选择更重要

 近日,“妈妈偷走录取通知书阻挠女儿入学”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有些父母常常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为孩子做选择,担心孩子“走弯路”。而在孩子看来,这样的爱显得有些沉重。父母是否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选择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自主选择的能力,并且要与孩子建立...
时间:2023年8月28日

有一种抑郁症表现为“青春叛逆”

说起抑郁,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悲观消极、愁眉苦脸,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有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却与此不同。哪些是孩子抑郁的信号15岁的小李一段时间以来总是莫名头痛,每天吃得特别多,短短3个月体重从92斤猛增到117斤。最明显的变化是,他动不动就跟父母发脾气,每天嚷嚷着不想上学。父母以为小李处于青春期,有些叛逆也属...
时间:2023年8月23日
地址:(太原)迎泽区万科紫院10号楼

电话:15343415201
邮箱:22392798@qq.com
3/18 AI聊天工具:情感支持的新选择,还是心理健康的潜在隐患?
“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是一个不会撒娇、没有分享欲、一点都... [详细]
3/18 心理诊室里的“医校合作” 打造心理疾病干预闭环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理医学科诊室里,医生的鼠标被7岁男孩反复点击... [详细]
3/18 儿童心理咨询市场调查:收费高昂、从业者资质难断
儿童心理咨询市场调查:收费高昂、从业者资质难断
近年来,市面上涌现出一批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孩子重建心理健... [详细]
2/16 网络心理测评工具存在局限性 娱乐化导向量表会产生误导
如今网上有很多心理测评量表,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些心理测评... [详细]
2/16 专家谈“学习困难门诊”:成长问题与心理疾病需科学区分
近年来,陆续有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拒绝... [详细]
2/16 借哪吒破云之势 三招破解“开学综合征”
新学期即将到来,有些同学却被“开学综合征”绊住了脚... [详细]
2/14 如何守护“心灵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解读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 [详细]
1/31 彭凯平: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提升心理韧性,获得个人成长?
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如何在逆境中不仅不被击... [详细]
1/31 热点访谈 | 从心理学视角看未成年人犯罪
□王淑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苑宁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 [详细]
1/20 出丑效应,为什么大家都爱“显眼包”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做了“显眼包”,没关系,他不是在... [详细]